“掏耳朵,采耳真的浑身舒爽!”
“乘地铁坐车的时候听歌看电视实在是太惬意了!”
听力损伤总是潜移默化发生于无形。以上两种行为非常容易造成听力损失但同样容易被忽视。一旦发现自己的听力下降为时过晚时,那目前听力损失可能不可逆。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有史以来首份《世界听力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听力损失影响着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中有中度及以上的听损。未来30年,听力受损人数可能会增加1.5倍以上,超过7亿人可能会经历中度或者更严重的听力损失。(WHO,2021,《word report on hearing》)
危害听力的因素无孔不入,我们如何才能正确预防呢?
注意用耳卫生
就像我们的手时刻需要保持清洁,我们的耳朵也是如此。日常洗脸洗澡之后,建议使用温热的面巾轻轻擦拭即可。
许多人可能惯性在洗头洗澡之后,掏耳朵。我们掏出的耳屎,有一个优雅的学名,叫作:耵聍。耵聍的存在,实际上对耳朵是起到保护作用的,例如:防止飞虫等异物进入耳道深处,缓冲过大的声音刺激对耳朵的伤害等。一定量的耵聍,是不必立马清理的。随着人体自然的运动,大多数耵聍会自然排出外耳道,少数残留是建议保留的。
现在流行的采耳看的小编眼花缭乱同时心惊胆战。采耳的小姐姐虽然人美手巧,如果他们对耳部结构不了解,非常容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往耳朵里灌水容易让耳屎膨胀更不易取出。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羽毛等采耳使用的工具很容易造成感染。
当然,如果出现耳屎堵塞了耳朵影响到了听力,建议可以到医院及时就诊,由医生取出即可。
慎用耳毒性药物
耳毒性药物是指毒副作用主要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位听神经),中毒症状为眩晕、平衡失调和耳鸣、耳聋等的一类药物。可能大家听到耳毒性药物,会觉得于己无关,实际上,很多抗生素类,就属于耳毒性药物,例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除了直接作用于使用者,也可能通过孕期母婴传播的方式伤害到孩子的听神经。
远离噪声环境
环境噪声不仅影响我们的正常作息,对于听力而言也有不可忽视的害处。除了国标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我们要做到不超标。日常生活如果经常去到一些娱乐场所,也会有听损的潜在风险,例如:KTV、喧闹的酒吧等。为了听力健康,建议减少频次和处于噪声环境的时间。
良好的聆听习惯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耳机,随处可见人们对其的喜爱,无论是办公场所、咖啡厅等安静环境,亦或是公交、地铁、商场等嘈杂环境,耳机不可避免都带给人们一种听觉上的隐私保护。可是接踵而来的,是听损的年轻化发展。为了避免听损,建议合理控制耳机的使用时长,尤其不要长期佩戴入耳式耳机,且不建议在嘈杂环境佩戴,这是由于在嘈杂环境使用时,往往需要更大的音量,对耳朵的损伤更重。
如果可以,建议使用扬声器播放音乐、音频等,如果一定需要使用耳机,考虑到听力保护,耳罩式耳机优于插入式耳机。
考虑到以上因素,我们为您提供了7条“安全聆听”使用小常识:
第一:每周使用耳机不超过40小时,并尽量将音量保持在80分贝以内;
第二:在舞厅、酒吧、体育赛事等嘈杂场所佩戴耳塞;
第三:在乘坐火车等嘈杂环境中使用降噪耳机,减少我们对提高音量的需求;
第四:监控自己使用耳机的时间和音量范围,做到对安全聆听,心中有数;
第五:限制个人音频的日常使用;
第六:限制在嘈杂场所的活动时间并与响亮的声源保持距离,比如到安静的地方让耳朵短暂休息;
第七:定期做听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