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 助听器会越戴越聋
首先,必须说明如果是随意买了未经专业验配的助听器(比如小药店、网上),的确存在“越戴越聋”的风险。
助听器是II类医疗器械,验配助听器是需要一套严谨科学的流程,需经过专业设备进行听力检查,并根据用户的听力损失、聆听需求选配调试助听器才可以。因此建议选配助听器请前往医院或专业的听力机构,在排除自身因素后,经专业调试后的助听器是不会出现越戴越聋的情况。部分听障患者觉得越戴越聋的一个主观感受上是戴了助听器,就摘不下来了,因此觉得越戴越聋。但是“戴上了摘不下“未必是一件坏事,相反这可以极大的说明助听器的有效性,正是因为我们通过佩戴助听器获得了更好的聆听体验,所以我们才会对它产生依赖,这种依赖是正面的,并不是所谓的越戴越聋。总之,科学验配的助听器不仅不会对听力产生伤害,反而可以保护我们的残余听力,提高言语分辨能力。
误区2 先试戴一下别人的助听器,再考虑选配
很多人在选配助听器前往往会多方面打听,看看别人戴的什么样,价格多少,甚至会出现别人说助听器效果好,自己也戴他人的试一试。这样试听的效果并不理想:可能会声音太大太吵,也可能是没有效果。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戴助听器就跟戴眼镜一样,配眼镜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度数选择合适的眼镜,同样的,助听器也一样需要根据自己的听力损失情况并经过专业调试后才能佩戴。每个人的听力损失情况、聆听需求都是各不相同的,别人的佩戴效果只能作为参考。选配助听器需要结合自身的听力损失情况,根据每个人的听力损失情况进行精准调试,这样的助听器才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
误区3 等听不见了再配
在“等听不见了再配”这个误区的解答之前,可以考虑一个问题:近视了,要等到完全看不见了再配眼镜吗?相信答案肯定:不是。其实眼镜和助听器很像,都是辅助矫正的工具,眼镜是帮助我们看到,助听器是帮助我们听到。当我们视力开始下降影响观看时就需要配眼镜,那同样的当我们的听力开始下降影响聆听时也需要及时的选配助听器。其实我们的耳朵是存在用进废退现象的,当我们出现了听力问题却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会导致我们对声音越来越不敏感,反应越来越差,大脑对言语的分辨能力也越来越差。即使后期采取了干预措施,也很可能会出现听得到声音,但是却听不懂声音的情况。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听觉中枢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声音刺激,退化导致的。因此,越早采取干预措施,助听器的效果越好。
误区4 戴了助听器就和好耳一样
不少患者在选配助听器前,会把助听器想象成是一个神器,原因也能理解毕竟花钱了,还花大价钱了,因此自然而然就会觉得戴上助听器就能立马听懂听清了,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首先助听器只是一个辅助聆听的工具,它会根据听障患者的听力情况进行声学补偿,从而来帮助患者聆听,但无法代替人耳对声音进行精细的处理和分辨。佩戴助听器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在没有进行助听干预的日子里我们的耳朵是处在缺失声音刺激的阶段,自然而然声音的理解能力也会下降,所以要想戴上就立马和好耳一样是有难度的。就像我们当年学习英语一样,刚开始我们仅能听到英语,听不懂含义,随着日积月累不断的学习我们才明白到底在说什么。助听器也一样,需要我们适应,不断配合语言刺激训练,逐步提高自身的言语分辨能力才可实现更好的聆听。
误区5 双耳听损,先配一只
“先配一只试试”这个情况常出现在存在双耳听损患者在验配时,因种种原因只想先配一只,个中缘由也能理解。但为什么还是推荐双耳验配,我们可以自问自答一下:人为什么要长两只耳朵?因为双耳聆听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声源定位、降噪、辨别声音、防止头影效应、听觉剥夺等现象。如果双耳听损却只选配一只,大脑会停止收集未选配耳的信息,导致出现“用进废退”的现象,即使后期该侧选配助听器,很有可能出现没有先配助听器的耳朵效果好。简单讲就像是我们在抬重物时,如果两个手一起抬重物,我们会更省力,更安全,但如果一直用一侧,会导致一直用的这侧负担过重出现肌肉劳损,而另一侧由于一直不使用肌肉萎缩。所以建议大家如果双耳出现听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双耳验配助听器。